类霉伊蚊

Mucidus scatophagoides   Theobald
   

  87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鉴别特征 喙中部有很多白鳞;盾片有扭缠的竖鳞,体黄、白和褐色,各足胫节末端有白环,跗节1有基白环和中白环。幼虫末一梳齿不伸达1-S; 1-S分8-15枝。
形态描述
雌蚊1) 头:头顶具白色和暗色窄竖鳞,其下有平伏的白窄鳞,中央有白鳞纵条;有
眶白鳞线,两侧有宽白鳞斑。触角梗节内半面有白鳞;鞭分节1也有白鳞。唇基光裸。喙
黄色,基段1/2有竖鳞或半竖鳞,基段杂有白色、黄色而末端暗色的鳞片,中部的白色。
触须约为喙的3/5长,具黄色白色竖鳞,前者的顶端暗色。胸:前胸前背片和后背片
都具白鳞,前背片并有很多深褐长刚毛。翅:腋瓣缘缨淡色;翅瓣缘缨细长,淡白色。
翅鳞黄、白和褐色;前缘脉和纵脉1的末端1/3通常全部黄色。平衡棒淡白色,末端有
淡色鳞。足:各足股节都有基白环、端白环和中央白环;中股和后股的中白环位于基
部1/3和端部1/3,有时无基部1/3的白环;前股有很多白鳞,有时基白环扩大而占全节
的1/3;股节基部1/2的鳞片小,近末端的较大而有一些竖鳞。胫节有基、端和中央白环,
有的鳞片竖突或半竖突。跗节多数有白环;前跗节1有中央白环;中跗和后跗节1有基
部和中央白环;节2-3有基白环,节4-5有或无白环;后跗节1并有一些半竖突鳞。
腹:前部各节背板以黄鳞和顶端暗色的黄鳞居多,白鳞限于中斑和中央纵条,节Ⅵ-Ⅶ
背板大部白色,两侧有一些黄鳞。
雄蚊 )一般色泽比雌蚊略浅。触角梗节无鳞,鞭分节1有白鳞。喙大部黄色,基部1/2有少数白鳞和一中央窄白环。触须为喙的1.2倍长;节1和节2的1/2以白鳞居多;节3 白色,暗色部分有很多长刚毛;节4基部白色,末端有很多长刚毛;节5有白色和黄色鳞。翅前缘脉和纵脉1大部黄色,鳞片远比雌蚊小和少。腹部鳞片也较少。尾器:

1)根据泰国和非洲标本描述。
2)未见实物标本,根据Tyson (1970)对东南亚标本的描述。
本种的特点是阳茎具脊突,末端形成一齿;背基内叶的大刚毛有一包围基部的特殊构造,一侧尖而其余部分圆润。其他构造具典型亚属形态。
幼虫头:触角毛1A位于末端1/4处,分2-3枝。头毛4-7C都是单枝。腹:栉齿超过50,末端具繸刺。呼吸管管基突发达;梳齿20-30个,各有1-2侧牙,末一梳齿离它前面的较远,但不伸达呼吸管毛1-S; 1-S分8-15枝。尾鞍后缘有长刺,腹毛1-3X单枝;4-X具25-28株,各分7-11枝。肛腮短。

生物学

生态习性 据国外记载,幼虫滋生在水潭(Tyson, 1970)。雌蚊可刺吸人血(Feng,1938)。

国外分布

国外:越南、印度、巴基斯坦、斯里兰卡(Tyson,1970)。

国内分布
分类讨论

分类讨论 本种伊蚊和我国其他伊蚊种类有很大的不同。它和东南亚其他霉蚊亚属种类的区别见鉴别特征。
虽然本种在我国已知伊蚊中,诚如上述,外表非常特殊,但迄今不少记载,经作者检视的,发现都系他种蚊虫之误。
检视标本总数:2早早(国外标本)。